沙利文抵达中国之前,特意向英国媒体《金融时报》放风,披露了此前1年内,中美三次“王沙会”密谈的具体内幕,里面信息量很大,特别是中美在台海问题上的一系列交锋,双方基本上都是打开天窗说亮话。美国也已经清楚,自己没可能让中国在重大核心利益上让步
首先我们都知道,“王沙会”是中美之间一条重要的战略沟通渠道,在双边关系“止跌企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具体过程一波三折,因为中美现在的分歧有多严重,国际社会都心知肚明。
【沙利文来中国前,披露了之前三次“王沙会”的内幕】
所以大部分时间,会议的氛围都很紧张,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但紧张归紧张,在“王沙会”期间,中美确实都能做到对矛盾进行开诚布公地讨论,各自表明立场和红线。
而且尤其注重一些细节上的安排,比如说晚宴时的小规模会谈,中美都只派出四人,从而确保王毅外长与沙利文能有一个坦诚对话的环境与氛围,而不仅是按部就班地交换意见。
但话又说回来,作为中美管控分歧的一种方式,“王沙会”这一战略沟通渠道,实际上并没有缓和两国核心矛盾的能力,充其量只是让中美保持一个稳定的沟通,确保矛盾处于可控范围内。
“王沙会”具体要讨论什么,中美各自都列出了一份清单。我们这边,从维也纳到马耳他,再到泰国曼谷,整整三次“王沙会”,台湾问题始终占据了最主要的篇幅。
【《金融时报》花费了大量篇幅,去谈中美围绕台湾问题上的交锋】
至此,日本国土交通省已对此次涉及违规行为的五家汽车公司全部进行检查。
我们之前都是讲,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第一条红线,美国想要稳定中美关系,就不能停留在“不支持‘台独’”这种笼统的表态,而是要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统一,摈弃所谓的“战略模糊”。
但美国这边将台湾问题视作自己在亚太战略利益的核心地带,更舍不得与台当局的勾连关系。我们也知道,目前台当局对美国几乎是“言听计从”,而美国人也不介意去利用这份影响力,去打“台湾牌”,满足自己遏制中国的战略需求。
当然,美国并没有直接向中方传达这一点,毕竟这相当于摊牌。同时在美国人眼里,他们承诺不支持“台独”,就已经表明了自己在台海问题上的“善意与诚意”,但这种自以为是的心态,恰恰构成了中美在台海风险的主要来源。
所以我们这边也毫不含糊地表示,美国是在台海问题上“玩火”。拜登政府刻意与台当局搞出这种勾连态势,并不会动摇中国推动两岸统一进程的决心。
【“王沙会”是中美之间一条重要的战略沟通渠道】
在谈完台湾问题以后,中美围绕如何定义双边关系,展开了新一轮的争执。根据沙利文团队的说法,三次“王沙会”下来,中方始终拒绝美国将中美关系定义为“竞争”。
沙利文用了大量时间,试图说服中国,中美在竞争之余,同样也能达成合作。但我们只给美方两种选择,双方要么是合作伙伴,要么是竞争对手,不能处于两者的叠加态。
现在的局面已经一目了然,拜登政府围绕“中美战略竞争”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并不是为了推动中美良性竞争,而是要持续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
而且更重要的是,中美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不能让美国单方面说了算,这关系到中美博弈的主导权以及话语权问题。所以这方面我们的立场必须清晰,不能给美国任何打马虎眼的空间。
【第四场“王沙会”,在北京进行】
还是那句话,不能让美国定义什么是竞争,什么是合作。而且美国到现在都在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这就导致美国各种针对中国的打压措施,如果都能用“竞争策略”为托辞,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那中美关系必将失衡。
整体看下来,第一次在维也纳的“王沙会”,算是中美关系“止跌企稳”的一个起点,而在马耳他的第二次“王沙会”,主要是为中美旧金山峰会奠定基础。
旧金山峰会过去两个月后,中美又在泰国举行了第三次“王沙会”,再然后就是现在,沙利文到北京,进行第四次战略对话。不过谈论的话题还是雷打不动的那几个。
沙利文在出发前,也告诉《金融时报》,拜登政府很清楚,美国无法通过这条战略沟通渠道,让中国改变政策,但“王沙会”确实为稳定中美态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对中美关系的定位自相矛盾】
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美国那边的想法,单纯就是为了对话而对话。而且从始至终,美国对中美关系的诉求只有两点,无非就是管控分歧,保持稳定,现在拜登政府自认为已经达到了目的,自然不会再有更积极的言行。
但从我们角度上来看配资网址,美国一方面寻求通过对话稳定中美关系,一边又在为中美互动注入风险因素,这种做法注定不可能长久。